《敲开记忆的密门》说课教案
一、 对主题的理解
1、 理论分析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记住以前讲过的内容,才能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只有积累和记住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顺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应用和创新。
2、 选择该主题的原因:记忆是智力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学习心理这一模块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而我校高一年级的心理辅导课的一个侧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自理、自立、自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在平时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向我抱怨,学习不得其法。对于进入高中以来,迅速增加的记忆量,他们感到一下子难以适应。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在心理课上对记忆这一版块进行一次系统的辅导。旨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找到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三条规律。
(2)、通过活动与训练,让学生掌握记忆的一些诀窍。
(3)、结合学生情况,介绍一些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二、教学过程:
过程说明:
1、 教师导入:
进入高中以来,一下增加的学习负荷,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大大增加(化学方程式、数学、物理公式、语文、英语单词……),那么你是否在寻找一块敲门砖可以敲开记忆的密门,从而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各门学科?一个设问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引起学生探索记忆的兴趣,从而引出主题——敲开记忆的密门。
2、 记忆的概念和特征:
介绍记忆的概念,以及记忆的年龄特征、记忆的无限性,意在告诉学生,现在的年龄阶段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候,所以现在是最适合学习的年龄,而记忆的无限性的呈现,意在让学生明确记忆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人的潜能也是无限的,只要善于开发,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记忆力差的具体表现以及导致记忆力差的原因的交流分享:
由学生来交流分享,平时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让你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差?自己有没有找过原因和规律,在哪些时候自己的记忆力会比较差?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体会达到一种学生之间的共鸣,引起其他学生的感同身受,最后教师把学生列出的种种表现和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使学生站到了一个高度去审视平时生活中所忽视的有关记忆的问题。
4、 记忆的三大规律
(1)、呈现一段材料,给学生一分钟,让学生按照原始材料的顺序默写,要求学生默写的时候感受一下哪一部分最容易默,对照正确答案,会发现很多学生中间部分的错误率相对较高,再对照平时背诵过程中学生的体会,也会发现头尾容易背,中间部分更难背这一记忆规律。同时引出三种抑制(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双重抑制)。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呈现,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获得知识后的24个小时内的遗忘速度最快。由此规律,我们得出,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记忆效果,所以对于新的知识,及时的复习尤为重要。
(3)、两组文字的呈现:第一组是毫无规律的文字的堆砌,第二组是两首古诗,第二组材料的字数比第一组材料的字数多,但为什么第二组更容易背呢?学生很容易找到了第三条记忆规律——有联系的、可赋予意义的、理解的材料更容易背。
5、 主题活动:金点子分享
主题活动“金点子分享”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环节,记忆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活动,每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将自己的记忆方法和大家分享,一方面促进了同学之间互助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很多记忆方法以供参考和运用。最后教师总结11条记忆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样全面的记忆方法。